国家统计局:农业经济稳定向好 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行业新闻|甘肃同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载凯发k8

下载凯发k8-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当前位置:下载凯发k8-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新闻动态>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国家统计局:农业经济稳定向好 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 时间:2022/9/19 9:21:12 来源:百家号 作者:新浪财经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国家统计局9月14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农业发展成就显著 乡村美丽宜业宜居——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突出,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一、农业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业经济稳中有进

  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013亿元,比2012年增加60671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4.2%。分产业看,农林牧渔各业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农业产值增加最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速度最快。2021年,农业产值78340亿元,比2012年增加33494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4.5%;林业产值6508亿元,增加3101亿元,年均增长6.1%;牧业产值39911亿元,增加13420亿元,年均增长2.7%;渔业产值14507亿元,增加6103亿元,年均增长3.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7748亿元,增加4554亿元,年均增长7.8%。

  (二)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更加均衡协调

  在农林牧渔业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林业、渔业等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大幅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3%,比2012年增加1.4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占4.4%,增加0.5个百分点;牧业产值占27.1%,下降3.6个百分点;渔业产值占9.9%,增加0.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占5.3%,增加1.6个百分点。

  (三)农业及相关产业稳定发展,基础作用充分发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不仅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还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原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代表的一二产业加速融合,以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为代表的一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农业及相关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持续保持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2倍以上,带动农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业基础性作用发挥更加充分。2021年,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54108亿元,比2012年增加1962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0.4%。2020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66900亿元,比2018年增加20980亿元,年均增长6.9%;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6.5%,比2018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二、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实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粮食稳产高产,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人均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450公斤以上,粮食库存充足,中国饭碗不仅端得更稳,成色也更足。

  (一)政策措施保障有力,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

  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在前期高位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自2015年起,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超过1.3万亿斤,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比2012年增加1412亿斤,2013—2021年年均增长1.2%。其中,谷物产量12655亿斤,增加1323亿斤,年均增长1.2%;豆类产量393亿斤,增加57亿斤,年均增长1.8%;薯类产量609亿斤,增加32亿斤,年均增长0.6%。分品种看,主要粮食品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稻谷4257亿斤,比2012年增加126亿斤,2013—2021年年均增长0.3%;小麦2739亿斤,增加289亿斤,年均增长1.2%;玉米5451亿斤,增加860亿斤,年均增长1.9%;大豆328亿斤,增加59亿斤,年均增长2.2%。

  (二)人均占有量稳定提升,中国人的饭碗成色更足

  人均粮食占有量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粮食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以上就代表该国或地区粮食安全。随着我国粮食产量持续攀升新台阶,人均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自2012年起,人均粮食产量持续保持在450公斤以上,2021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了483.5公斤,比2012年增加31.4公斤,2013—2021年年均增长0.7%。即使不考虑进口和充裕的库存,仅人均粮食产量就已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安全线,中国饭碗不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饭碗里主要装的是中国粮。

  (三)粮食库存充足,大国粮仓基础更牢

  充足的粮食库存是确保粮价等重要物资价格平稳运行的关键,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坚强保障,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17%的库存消费比是粮食安全的警戒线。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我国粮食库存不断增加,尤其是稻谷和小麦等口粮作物库存持续处于高位。据测算,当前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超过50%,稻谷和小麦库存量超过一年的消费量,库存消费比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充裕的粮食库存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主要农产品供给更加充裕,居民餐桌更加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更好。为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国家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其他农业生产,蔬菜瓜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肉禽蛋奶和渔业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居民餐桌更加丰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一)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市场供给充裕

  蔬菜瓜果等是城乡居民获取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以来,城乡居民蔬菜和瓜果消费量不断增加,在消费增加的刺激带动下,全国蔬菜和瓜果产量不断增加。2021年,全国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77549万吨,比2012年增加15924万吨,2013—2021年年均增长2.6%;水果产量29970万吨,增加7879万吨,年均增长3.4%;油料产量3613万吨,增加328万吨,年均增长1.1%。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的稳定增长,使得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油瓶子”更加充实,极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

  (二)畜牧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肉蛋奶产量稳步增加

  动物性食品是城乡居民获取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来源,其消费量一般随居民收入提高呈逐步增加的趋势。2012年以来,在旺盛的消费需求带动下,我国肉禽蛋奶产量不断增加,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202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8990万吨,比2012年增加519万吨,2013—2021年年均增长0.7%。畜牧生产结构持续调整,猪肉占比下降,牛羊禽等其他肉类产量占比持续提高。2021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下降到58.9%,比2012年减少5.4个百分点;牛羊禽等其他肉类产量占比提高到41.1%。禽蛋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禽蛋产量达3409万吨,比2012年增加523万吨,年均增长1.9%。奶类生产持续增加,2021年奶类产量达3778万吨,比2012年增加471万吨,年均增长1.5%。

  (三)渔业生产态势良好,生产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水产品是重要的动物性蛋白来源,是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在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维护全民营养健康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12年以来,我国渔业生产整体发展稳健,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2021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690万吨,比2012年增加1188万吨,2013—2021年年均增长2.2%。在水产品总量保持增加的同时,国家统筹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促进渔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水产品捕捞量逐渐减少,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养殖类水产品产量5394万吨,比2012年增加1411万吨,年均增长3.4%;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增加到80.6%,比2012年提高8.2个百分点。捕捞水产品产量1296万吨,减少223万吨,年均下降1.7%;占水产品产量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到19.4%,比2012年下降8.2个百分点。

  四、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稳产高产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业稳产高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农业稳产底气更足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农业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兴修农田水利,2021年国家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的支出达22146亿元,比2012年增加10172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7.1%。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投入下,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2021年末我国耕地灌溉面积10.44亿亩,比2012年增加10702万亩,年均增长1.2%。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为稳定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高产更有保障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尤其是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对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具有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1年全国新建成1亿多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已完成9亿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三)农业机械装备普遍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翅膀,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2012年以来,耕整机、联合收割机、自动饲喂机、制氧机等大中小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农业机械总动力逐年增加。据统计,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8亿千瓦,比2012年增加0.5亿千瓦,2013—2021年年均增长0.6%。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带动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快速提升。据有关部门统计,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其中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90%和84%;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6%和32%,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五、农业经营方式进一步转变,现代农业活力更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古老农业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分工更加精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加。2021年末,全国有实际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100万家,家庭农场近89万个。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其社会化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从代耕托管到喷洒农药,从育秧育种到机收机播,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断丰富,有力稳定了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开拓新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现代农业增添新动能

  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设施农业、无土栽培、观光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2021年末,全国温室、大棚、中小棚等农业设施数量达2800多万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3800多万亩。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突破了资源自然条件限制,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拓宽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新鲜瓜果蔬菜。与此同时,订单农业、农村电商、视频直播、冷链物流等农业新业态方兴未艾。2021年,超过100万农户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50万多农户开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创收、农村发展创新等提供了澎湃动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进入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生物工程、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正成为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推动作用日益增强。据有关部门资料,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比2012年提高了7.0个百分点,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从世界第二方阵跨入第一方阵,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科技兴农、科技助农成为现代农业主旋律。

  六、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重点推进水电路讯等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乡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一)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农村基本实现全面通电、通公路和通电话,村内道路质量不断升级。2021年末,87.3%的村通公共交通;99.1%的村进村主要道路路面为水泥或柏油;97.4%的村村内主要道路路面为水泥或柏油。农村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末,99.0%的村通宽带互联网,94.2%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2021年末,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的村超过33万个,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的村落近5万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工作,积极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21年末,96.3%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质量持续提升,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7.5%。国家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末,47.6%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

  (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国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大为改观。2021年末,乡镇卫生院达到3.5万家,有卫生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0.8%;村卫生室数达59.9万个,平均每个村拥有至少一个卫生室。2020年,每万人拥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52人,比2012年增加18人;每万人拥有农村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1人,比2012年增加7人。国家持续加大扶贫支农力度,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消除了绝对贫困,对孤寡残病等失去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群,应保尽保、应养尽养。2021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74万人,比2012年下降1871万人;2020年,农村分散供养五保人数372万,农村集中供养五保人数74万,实现了病有所医和老有所养,农民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生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但还要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需巩固,种子等农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仍待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仍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不动摇,持续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而努力奋斗。

地 址: 甘肃省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新鹏路688号 邮 编:735100
电 话:0937-6219516 6210129 传 真:0937-6219596
下载凯发k8的版权所有 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copyrights © 甘肃同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制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