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1.价值链(value chain)
1985年,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首次提出 价值链的概念 。波特认为,企业内外创造价值的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下载凯发k8的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力资源、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
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保持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
2.核心竞争力
1990年,由英国的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首先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有四个:
1)价值性。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
2) 稀缺性。这种能力必须是稀缺的,只有少数的企业拥有它。
3)不可替代性。竞争对手无法通过其他能力来替代它,它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3.价值链与核心竞争力
价值链分析和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工具,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价值链分析由内而外,将市场、竞争对手、消费者置于战略设计的出发点。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理论恰好相反,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能否以低成本、并以超过对手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够造就料想不到的产品。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是企业围绕其竞争力整合、巩固工艺技术和生产技能的能力,据此,小企业能够快速调整适应变化了的商业环境。
无论是价值链分析还是核心竞争力理论,都注重核心能力的打造以获得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有利的行业地位。
二、种业价值链和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种业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包括种质资源、研发、生产、营销、顾客等,此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战略能力构成企业的重要支撑。其中,研发和营销是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实现的核心环节。
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为种植户提供符合需求、富有价值的品种,并实现种植户价值的能力。种业企业锻造核心竞争力,应围绕种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核心环节进行。种业企业锻造核心竞争力,各环节均须以种植户和市场为导向,以创造种植户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
1.研发
首先必先有非常之人,才能成就非常之事。没有合适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谈。拥有合适的人才还需相应的机制,以能体现人才的价值为必要条件。传统的官本位、资本本位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已不适用,拥有知识和经验的育种科研人员与种业企业是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育种科研人员离开种业企业能过,种业企业离开他们不能过。
其次,种业研发需要根据情况打造富有特色的种质资源收集利用、目标制定、组合配置、选择与测试的平台和体系,换句话说就是pipeline。我认为pipeline并不神秘,并非是跨国种业巨头的专利,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思路和思维方式。可以说每个育种人员就是一个pipeline,只要他具备了相应思维方式并采取手段进行了富有效果的工作。经验育种与pipeline的区别主要在于缺乏系统思维,随意性强。因此,中小企业甚至育种个人建立实用的pipeline并非不可能,相反,我认为pipeline越简单越好。
2.营销
营销的作用在于选择价值、传播和传递价值,最终目的是实现种植户的价值。研发创造价值,营销传递价值,没有二者实现不了客户价值。无论是营销4p还是4c,营销是以实现客户价值为目的。营销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选择价值和传递价值的能力。
我认为目前种业营销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价值选择
1) 营销理论和观念落后。很多企业的营销理念停留在“推”的阶段,没有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2) 根据需求选择符合农民需要品种价值特点是营销的起点。没有这个起点,营销等于是把错误的事情做对,而不是做正确的事情,做的再好也不过是事倍功半;
3) 品种特点雷同,难以选择差异化的价值特点,进行差异化营销、建立差异化优势;
4)对于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品种,需要相应的市场细分、定位方面的能力,定位必须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位置;
价值传递
5) 营销手段雷同,促销是营销的主要手段,促销手段雷同,效果渐低;
6) 品种的示范是在高肥水理想化条件下进行的,某些高产示范和公关其实是大忽悠,不具有普遍性意义;
7) 培训。培训是价值传播的手段,但培训并不能保证终端销售时不忽悠农民;
8) 实际上,忽悠农民是普遍现象。